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
来源:未知 2019-05-27 11:08
目的 对于牙科畏惧症在儿童的口腔预防当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根据Veerkeep J标准将398例未进行口腔预防的儿童进行牙科畏惧症的进行筛选并且分级,然后将所有的
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
梁志刚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妇幼保健院 276800
摘要:目的 对于牙科畏惧症在儿童的口腔预防当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根据Veerkeep J标准将398例未进行口腔预防的儿童进行牙科畏惧症的进行筛选并且分级,然后将所有的患者按照分级不同来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结果 此过程当中的398位儿童有395位配合进行了相关的口腔预防,总配合率为99.24%。结论 对于儿童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进行口腔预防时更多的得到儿童的配合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口腔预防;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针对于牙科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对于牙科的相关治疗具有紧张、害怕或者忧虑的心理,在具体行为上主要体现为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提高而且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躲避治疗的现象。牙科畏惧症在幼儿阶段出现的几率较高,在临床上经常会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畏惧。本次临床研究当中,我科室就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在具体的口腔预防当中提高儿童的合作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状况作如下总结。
相关资料与方法
1.1一般相关资料
2014年上半年,我科室对所在辖区内的43家幼儿园中进行了口腔预防,从中抽取2所幼儿园来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儿童共有398人,其中有男孩197人,女孩201人,所有儿童均健康装好良好。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操作均为我科室专业的口腔护理人员根据相关儿童的表现,按照Veerkamp的相关标准将牙科畏惧症范围5个等级,并且对所儿童进行现场的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自如级(0级):能够迅速而且准确的回答相关问题,询问过程中配合良好,表情也较为自然;不自在级(1级):整个过程当中能够准确的回答相关问题,并且配合完成询问,但是偶尔会出现胸部抬高,手不自然放置,屏住呼吸等不自然的表现;紧张级(2级)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完问题,但是回答过程中有时叫喊,又是沉默,声调相对紧张,总体来说预防尚可完成;勉强级(3级)有拒绝预防的倾向,预防过程当中会有口头的抗议行为甚至会哭泣,而且有其他刻意抵抗的行为,在进行预防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强制性手段来保证预防的实施;恐惧级(4级)持续的哭闹,身体也会不停的扭动,预防工作欧锦行比较的困难,需要采用按压等形式来保证实施,但是效果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失控级(5级)命令无效,经常会高声的裤脚,而且会刻意的逃避预防,极度挣扎,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协助才能进行预防。398例儿童当中,0级人数为149人,占总数的37.44%;1级人数为87人,占总数的21.86%;2级人数为75人,占总数的18.84%;3级人数为53人,占总数的13.32%;4级人数为26人占总数的6.53%;5级人数为8人,占总数的2.01%。
1.2准备以及操作
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儿童均使用规格为1ml/支的氟保护漆。一次性牙科检查设施、钝头一次性注射器、口罩、棉签以及医用的空压机。
(1)用氟保护漆所自带的开瓶器将保护漆打开,然后够使用钝头注射器将保护漆抽取备用;
(2)先让儿童将口腔打开,然后对进行欲进行滴涂的牙面进行擦干;
(3)用气枪对欲进行滴涂的牙面进行补吹,使之完全干燥;
(4)用钝头注射器套一次性胶管后进行漆的滴涂;
(5)用气枪进行吹干,从而使之形成一层透气性较差的保护膜,从而达到矿化牙齿降低龋齿发生几率的目的
(6)要求儿童在完成预防后的45分钟内不得刷牙、漱口、进食;
1.3方法
1.3.1在预防开始之前进行相关的讲解,然后选取一个0级的儿童进行示范,从而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帮助。
1.3.2 对于0——3级的儿童,工作人员主要采用交流和关爱的方式来帮助儿童进行预防,从而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使之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工作。
1.3.3对于4级以上的儿童,首先要对儿童畏惧的原因进行较为充分的了解,然后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诱导,从而减轻幼儿的心理排斥感和恐惧感,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预防工作。
2.结果
此次预防工作当中,396例儿童,其中0——3级的儿童数量为364人,其中363例都能配合的完成预防,配合率为99.72%;4——5级的儿童共有35例,其中33例都能配合完成预防,配合率为91.67%。
讨论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对口腔预防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对此, 医务人员应掌握儿童的心理, 具体分析和处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我科在幼儿园进行口腔预防中积极采用适宜的心理护理,使部分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表现从4 级和5 级转化为3 级,争取得到儿童的合作,顺利完成口腔预防工作所以适宜的心理护理是获得口腔预防
时取得积极配合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忠, 陈耀俊.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 2005, 25(2):111- 113.
[2] 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第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2- 129.
[3]袁益屏.牙科就诊患儿心理障碍及治疗对策[J].口腔医学, 2003, 23(3): 190.
[4] 程希兰.760 例口腔科就诊儿童的心理行为分析[J]. 口腔医学,2003, 23(5): 315- 316.
[5]吴新, 卓建.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心理治疗探讨[J].口腔医学, 2004, 24(6):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