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提供普刊和期刊职称论文业务;提供EI会议国际英文普刊业务;提供个人出书业务、主编、副主编、参编,独著;欢迎各位客户加微信、qq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QQ:916148(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宝库 > 文科综合 > 艺术文学 >

艺术论文:对列普尼科夫《随想曲》的分析

来源:未知 2020-09-24 13:31

摘要:

  《随想曲》是列普尼科夫《音乐会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是手风琴比赛中和音乐会中的经典作品。乐曲由深沉、忧郁和激动、振奋的两个对比性主题的发展变化,这种对比是俄罗斯人

  艺术论文:对列普尼科夫《随想曲》的分析

  摘 要:《随想曲》是列普尼科夫《音乐会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是手风琴比赛中和音乐会中的经典作品。乐曲由深沉、忧郁和激动、振奋的两个对比性主题的发展变化,这种对比是俄罗斯人双重性格的体现。本文将结合《随想曲》的曲式结构及在演奏中的感悟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拉绍,弗利斯,恰尔达什 列普尼科夫;《随想曲》;作品分析

  一、作曲家及作品简述

  俄罗斯手风琴领域具有一个规范而严谨的音乐教学体系,它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专业教学与实践,培养出了几代享誉世界的优秀人才。列普尼科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尔宾菜奥纳尼多维奇.列普尼科夫,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俄罗斯功勋艺术活动家。1932年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一个小村庄,1934年全家移居远东地区作曲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父母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1947年列普尼科夫考入了伊尔库茨克音乐中专,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他的《第一巴扬协奏曲》并亲自首演。1953年列普尼科夫考取了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作曲主任维克多.瓦拉什思诺夫教授。创作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西洋乐器奏鸣曲、声乐套曲及交响乐作品。音乐学院毕业后工作于一所音乐小学教授巴扬。1960—1970年列普尼科夫任教于圣彼得堡国立文化艺术大学。

  从这个阶段开始,他再次燃起了积极创作巴扬作品的热情。1960年他的《随想曲》在列宁格勒首演,并迅速风行全苏。之后他又创作了四首不同风格的巴扬独奏曲,《巴扬第二协奏曲音诗》等名族器乐作品及一部教科书《巴扬手风琴乐队简明教程》自1974年,作曲家移居卡累利阿共和国的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任教于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担任巴扬演奏、配器,作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卡累利阿他汲取了当地芬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巴扬奏鸣曲》、巴扬与室内乐《岛屿》以及《儿童组曲》、《手风琴小协奏曲》、《巴扬第三协奏曲》、《钢琴奏鸣曲》、为康特利芬兰民族乐器而作《卡累利阿素描》,维巴拉拉克琴而做《音乐会狂想曲》、康塔塔组曲《康特利的生日》,康特利协奏曲《纪念》、电子音乐作品《911》等重多作品。[①]

  作为俄罗斯当代最为著名的专为俄罗斯民族乐器写作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许多巴扬手风琴作品在国际比赛中经常被指定为必奏曲目。在俄罗斯,各大民族乐团也将他的作品定位保留曲目,为了表彰列普尼科夫先生对俄罗斯民族器乐作出的 巨大贡献,俄罗斯文化部于2001年为他颁发了俄罗斯音乐艺术最高奖—“银唱片奖”。 [1]

  二、对《随想曲》的分析

  (一)随想曲体裁的介绍

  随想曲是一种形式极为自由,又对技巧要求较高的器乐题材,近似高级练习曲,它在某些方面与幻想曲、狂想曲很近似,也可以说是同一性质的几种不同的体裁。“随想”从字面上理解为“随意想象”,又称“奇想”,是作曲家凭一时的想象或有感创作的乐曲。如弗雷斯科巴尔曲的《杜鹃随想曲》;巴赫的《送别亲爱的兄弟随想曲》;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等。

  (二)曲式结构分析()

  虽然随想曲在结构上常常没有固定模式,但也可能借鉴某一传统曲式。由俄罗斯作曲家列普尼科夫所写的这首《随想曲》是用两个对比性主题发展变化的,第一主题深沉、忧郁,以叹息音调构成。第二主题是激动、振奋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贯穿。这种对比是俄罗斯人双重性格的体现,既严格又自由,即高兴的狂欢又忧伤的无声。所以从整个乐曲结构来看我认为是二重变奏曲式结构。

  全曲共133小节,a小调,曲式结构图如下:

  二重变奏曲式

  ┌────────────────────────┐

  A + B + A1 + B1 + A2 + B2 + A3 + 结尾

  ┌─┐┌─┐┌─┐┌─┐┌──┐┌─┐┌──┐┌──┐

  1-22 23-42 43-67 68-99 100-108 109-114 115-128 129-133

  第1-22小节是第一主题。序奏部分在两小节左手固定节奏后,陈述出忧郁、伤感的第一主题。曲首Moderato意为“中板”。这段主旋律音乐不在一个调性上,给人以起伏动荡、思绪不宁的感觉。在不太快的旋律音之间,填充了许多伴音经过音,再伴以强弱力度变化,更加增加了音乐的波动、摇曳之感,叹息地描述出思绪不安和内心忧伤的音乐形象。第14小节后两拍经过八度上行音阶的连接,主题第二次陈述,但又了发展变化,情绪急转,给人以奋起向上的力量。这时,左、右手的音乐都变得复杂起来。右手的高音,由单音旋律变成八度旋律,在16、18小节还出现了超过八度的和旋。左手低音也不再是一拍一个和旋,而变成了兼伴奏与旋律。其旋律虽然只是短小的片段,但是,却包含速度叫快的半音上行或上行,给演奏大加难度。短小的华彩之后,连续的附点音符结束序奏,引入一种思考的心绪之中。

  第23-42小节是第二主题。曲首术语Presto意为“急板”。这是一个节奏鲜明、情绪激烈、令人难忘的乐段。和声大调的旋律,显示了情绪的忧郁。多变的节拍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性,突破了节奏上的规律性,不受节奏模式的约束,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自由、不受禁锢的特点,达到了为音乐服务的效果。这段音乐的练习难点是,多种拍号交替使用与用一个固定节拍演奏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心理感觉上。练习时,一定要先唱出节拍重音,待旋律唱熟练,心理感觉逐渐适应了这种频频改变的节拍之后,再去用琴实练,否则会事倍功半。

  第43-67小节是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变奏。经过四小节同音节奏型的引子后出现的这个变奏中,第二主题最富有个性的节奏型被使用到音乐里,使第一主题包含了第二主题因素。变化音的大量使用,使得主题的调性时而是bE大调时而be小调游移不定。左手伴奏虽以打节奏为主,但左手和弦的位置变化频繁增加了演奏难度。这个乐段中的轮指演奏时需要注意。如谱例:

  轮指所发出的声音具有顿音的效果。演奏时,手指独立工作,只用手指的力量,手腕要放松,不能用手腕来带动手指进行演奏,手指是下键的主导动作,手背不能上下跳动,手指尽可能贴近键盘,将键弹到底,声音就不会发虚。当然手指还要快下键快起键。

  </p>

  这个乐段中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第58小节的刮奏,如谱例:

  谱例的第二小节,这样的刮奏称为双音刮奏。由于的键盘琴演奏,所以刮奏的时候这样的音型只能刮白键。刮奏过程要清楚的听到ba2到ba1, d2到d1,拍子也要非常的准确。

  第68-99小节是第二主题的第一次变奏。变奏中出现了bE大调、be小调、bB大调、bb小调、f小调等多调性。第86-89小节右手连续三度音程连音需要奏得清楚、利落。一些不协和和弦集中在第95-97小节,高低音相聚多为九度,应注意右手各指的位置,还要注意运用手型变化,帮助手指准备触键。

  第100-108小节是第一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曲首术语Largo意为“广板”,乐曲速度突然放慢了。但由于左手低音连续六连音节奏型的烘托和很强的力度,乐曲情绪并没有缓和下来显得辉煌、宏大。右手连续十度和弦,极大地增加了演奏难度。如谱例:

  由于力度很强,演奏时容易造成风箱不够,风箱不平稳的问题。所以在演奏这几小节的时候注意倾听自己的琴声。风箱不平稳琴声也势必不平稳。首先,左臂不要松懈,在风箱运行的“拉”与“推”的过程中,左臂要用力平均,不受触键的影响。风箱的起动和停止与右手触键同时自然地、柔和地进行。其次,不要随乐曲的节拍和左手的触键而晃动风箱。最后,换风箱时尽量不要有痕迹,不要影响旋律的连贯性。注意到这几点,我相信就可以把这个宏伟、庄严的乐句表现好。

  </p>

  第105小节第三拍出现了普通键盘琴所没有的低音E;第107小节出现第一拍出现了低音的#C音。可以用左手低音钮代替。

  第109-114小节是第二主题的第二次变奏。速度又重新回到急板,这次变奏很短、更象是用第二主题素材作的连接句。

  第115-128小节是第一主题的第三次变奏。这时,它的面貌与其原理已又了较大的改变。以7/8拍记谱的几小节旋律尽管还不稳定,但给人的感觉是很有信心的,象是一种经过反复思索、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力度明显强于前边几段。

  第129-133小节是尾声。第129小节是一小节广板速度的第一主题,似乎是对以前的回忆,又特别像是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格旋律,随后突然对比强烈的波浪式的上行急速而热烈地结束在三声八度和音上。传神之笔的结束句充满着力量和光彩,从而把乐曲的振奋、激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给予定格。

  三、演奏中的感悟

  以下是我演奏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力量

  在这首乐曲中,力量的把握犹为重要。在这里,所谓的力量,并不是指身体所具备的绝对力量,而是指能将全身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平衡于手指和风箱控制上的瞬间爆发力。如谱例:

  手指在触键时应着重体会手指三个关节的支撑,以便使全身的力量在瞬间集中于指尖。通过这种力量的运用所表现出的和弦色彩、声部线条才显得饱满,丰盈。风箱在力量上的体现需要左手手臂与右手的和弦同时进行,在右手和弦下键之前,左手手臂应该先将风箱向外拉开,做好准备,此时风箱就好像一只充满了气的气球,待右手和弦下键时,左手再次将力量集中至手腕,并做为发力点同时演奏,这支充满了气的气球好像被针扎破一样,发出响亮的爆破声,这种借助于风箱力量演奏出的和弦,坚实明亮,具有超强的穿透力和爆发力。

  (二)速度

  在这个多炫技性的乐曲中,半音阶的连续级进和分解和弦的整音进行,成为主要的音乐元素。最后结尾的双三度半音阶速度非常之快,如谱例:

  “急板”的速度和密集的音符,这就需要我们在演奏时要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合理的指法安排和正确的触键方法。灵敏的反应能力,是保证在拍子内极其准确的演奏清楚每个音符的关键。在此乐曲中,灵敏的反应只能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而形成。

  </p>

  长期的反复训练需要:

  1、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慢练的作用犹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都扩大了,自己也就很容易注意到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

  2、分句练习,是将音乐的语气,语调和呼吸,按照乐谱的要求和个人的领悟划分出来,分段练习,以最大的耐心去仔细磨练。

  3、变速练习,由较慢速度逐渐加快到实际演奏速度。比如乐曲连接部,练习时可以先从慢一倍的速度开始,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练习,慢慢提高速度,逐渐达到乐曲的要求。下一步最好进行超速练习,挖掘手指速度的潜力,也是加快手指连续跑动速率十分有效的办法。通过上述练习,把细节融汇于心,以感觉的流畅带动音乐的流畅。所以,对灵敏反应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第一主题第一次变奏这个快速演奏的乐段中,指法的安排相当的重要,如谱例:

  在确定指法时,有的乐句需要多考虑几种指法的可能性,在困难片断中,通过研究更改指法使其“由难变易”,一旦记下正确的指法,并慢练将其固定后,就不应再任意改动,否则,就可能会因为指法在大脑中的停留、犹豫而影响速度的连贯性。

  </p>

  在我们初学演奏时,常常强调手型要始终保持柔和的圆形。手指也要高高抬起,落指时应准确并迅速有力,注意落后马上作适当的放松。这对于慢速练习来说,清晰的体现每一个音符,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连接部这一技巧性的快速乐段,为了演奏出的旋律连贯、流畅,我们在慢练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还应遵循低指贴键的原则。在演奏时手臂自然放松,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之仅仅从琴键表面到键低的有限距离内,依靠微小而精确的动作,把音弹得结实、有力、集中和均匀。手指一点都不离开键盘表面,全部动作只是在键面与键底之间交替进行。科学合理的低指贴键方法,由于手指动作幅度的减小,手指跑动起来便愈显轻盈、顺畅,音响效果也变得明亮、晶莹有弹性。

  (三)二度创作

  当代指挥大师卡拉扬曾说过:“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而且是赋于总谱以生命的人。”音乐演奏者更应是如此。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或再创作。如果音乐表演是作为第二度创作的话,他的本质意义就不应只局限于对第一度创作的简单传达和机械再现,它必须是表演者充满激情的创造性表演,最终赋于音乐作品以活得生命。在演奏这首乐曲时,仅仅具备出色的演奏技巧显然不能满足再创作的要求,脱离了艺术表现力的技巧只能被看作为机械性的炫技,无任何创造力可言。毕竟技术不是表演的目的,它只不过是音乐表演的手段,只有当技术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并且获得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它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具备历史的责任、文化的积淀、人生的阅历和对音乐的执著,才能叩开了作曲家的心灵之门,真正走进作曲家的灵魂深处。

 

核心期刊推荐